【刘波说影像】影像检查技术在临床中应用普遍,广东省中医院影像医学部刘波教授将定期分享疾病影像最新进展及相关科普知识,教您如何选择影像检查手段,如何解读影像报告。
“腰疼忍忍就好”“贴片膏药缓解下”——这是很多人面对腰疼时的第一反应。但事实上,腰疼更像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背后可能藏着从骨骼、肌肉到内脏的多种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是肿瘤的早期表现。据统计,全球约80%的人在一生中会经历不同程度的腰疼,而精准判断病因,离不开对常见致病因素的了解和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
PART.01
别忽视!这7类问题都可能让你“腰受罪”
腰疼的病因复杂,既可能是腰椎及周围软组织的“局部问题”,也可能是肾脏等内脏器官“牵连”引发的疼痛,甚至可能是肿瘤等严重疾病的“信号”,二者的疼痛特点和危险程度截然不同。
(一)腰椎及周围软组织病变:最常见的“局部元凶”
这类问题占所有腰疼病因的70%以上,多与姿势不当、劳损、衰老相关,疼痛常集中在腰部及臀部,可能伴随腿部麻木、无力。
1.腰椎间盘突出/膨出:腰椎间盘就像“减震垫”,由外层纤维环和内层髓核组成。长期弯腰、久坐会让纤维环受损,髓核“突破”纤维环突出,压迫周围神经,引发放射性疼痛(从腰串到腿),还可能伴随腿部麻木、走路“打软腿”;而“膨出”是纤维环未破裂、髓核轻微鼓起,症状相对较轻,多表现为腰部酸胀。
2.腰椎骨质增生(骨刺):随着年龄增长,腰椎边缘会像“长小骨头”一样形成骨刺,本质是腰椎退变的“代偿反应”。多数人无症状,但如果骨刺压迫神经或椎管,会出现持续腰疼,久坐、久站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3.骨质退行性变(腰椎骨关节炎):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腰椎关节软骨磨损、关节间隙变窄,就像“机器零件老化生锈”。疼痛特点是“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早晨起床时可能有腰部僵硬,活动10-20分钟后缓解。
4.腰大肌炎症:腰大肌是维持腰部稳定的关键肌肉,长期姿势不良(如单侧负重、久坐)或运动拉伤,会导致腰大肌充血、水肿,引发“酸痛”,按压腰部两侧肌肉时疼痛明显,弯腰、转身时疼痛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多无腿部症状。
(二)内脏疾病:容易被“误诊”的“隐形凶手”
内脏问题引发的腰疼,疼痛位置多不固定,常伴随其他器官症状,容易被误认为“腰病”而延误治疗,其中最常见的是肾脏问题。
肾结石/肾积水:肾脏位于腰部两侧深部,结石摩擦肾盂或输尿管时,会引发突发剧烈疼痛(像“绞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血尿,疼痛会从腰向腹部、腹股沟放射,与姿势无关,夜间或凌晨发作频繁。
肾盂肾炎:细菌感染肾脏引发炎症,除了腰部“胀痛”,还会伴随发热(体温常超38.5℃)、尿频、尿急、尿痛,尿液可能浑浊、有异味,属于“感染性疼痛”,需及时抗感染治疗。
(三)肿瘤:最危险的“罕见病因”
虽然占比不足1%,但腰椎或肾脏肿瘤引发的腰疼“隐蔽性强、危害大”,多表现为夜间痛、静息痛(休息时更疼,活动后反而减轻),且疼痛逐渐加重,伴随体重下降、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腰椎肿瘤可能导致椎体破坏、骨折,肾脏肿瘤则可能伴随腰腹部肿块、无痛性血尿。
PART.02
CT、MRI、X光、超声:4类检查各有“擅长领域” 美林资管
面对多样的病因,影像学检查是“揪出元凶”的关键,但并非越贵越好。X光、CT、MRI、超声各有“优势和短板”,需根据症状针对性选择,避免“过度检查”或“漏诊”。
(一)X光片:初步筛查的“入门选择”
核心价值:快速查看腰椎整体结构,判断是否有骨质增生、椎体骨折、腰椎侧弯、椎间隙狭窄。
适合场景:首次出现腰疼,无腿部麻木、放射性疼痛,或怀疑有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如老年人摔倒后腰疼)。检查速度快、价格低,是腰疼的“初步筛查首选”。
局限性:无法看到腰椎间盘、神经、肌肉和内脏,比如不能判断是否有椎间盘突出或肾结石,只能发现“椎间隙变窄”(提示可能有间盘问题),无法明确诊断。
(二)CT:精准定位“骨骼与结石”的“利器”
核心价值:比X光更清晰,能精准显示腰椎骨骼细节(如骨刺大小、椎体破坏程度)、腰椎间盘是否突出及突出方向,还能快速发现肾结石、肾积水。
适合场景:
1.X光提示有椎间隙狭窄,怀疑椎间盘突出,需明确突出位置和神经压迫情况;
2.腰疼伴随血尿、突发绞痛,怀疑肾结石;
3.怀疑腰椎肿瘤、结核,需查看椎体破坏细节。
优势与局限:检查时间短,对骨骼和结石的分辨率高于MRI;但无法清晰显示神经和肌肉的细微病变(如早期腰大肌炎症)。
(三)MRI(磁共振):洞察“神经与软组织”的“黄金标准”
核心价值:无辐射,能清晰显示腰椎间盘、神经、肌肉、脊髓及内脏的细微结构,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腰大肌炎症、腰椎肿瘤、早期肾盂肾炎的“最佳选择”。
适合场景:
1.腰疼伴随腿部麻木、放射性疼痛,怀疑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需明确神经受压程度;
2.长期慢性腰疼,怀疑腰大肌炎症或腰椎肿瘤(能发现早期椎体或软组织肿瘤);
3.需排除脊髓病变(如脊髓肿瘤、炎症)。
优势与局限: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远超CT和X光,能发现CT看不到的早期病变;但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无法做。
(四)超声:排查“内脏问题”的“便捷工具”
核心价值:无辐射、可动态观察,主要用于排查肾脏疾病(如肾结石、肾积水、肾盂肾炎)和腹部器官病变(如胆囊炎、胰腺炎牵连腰疼),还能判断腰大肌是否有水肿、脓肿。
适合场景:
1.腰疼伴随尿频、尿急、尿痛、发热或血尿,怀疑肾脏感染或结石;
2.怀疑腰大肌炎症,需查看肌肉是否有水肿;
3.孕妇、儿童等不宜接触辐射的人群,排查内脏源性腰疼。
优势与局限:无辐射,可反复检查;但受肠道气体干扰大,对腰椎骨骼和椎间盘的显示效果差,不能用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
PART.03
腰疼就医:记住“2个原则”,避免走弯路
1.不盲目“硬扛”,出现这些症状及时就医:如果腰疼持续超过1周未缓解,或伴随腿部麻木、无力、放射性疼痛,以及发热、血尿、夜间痛加重,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肿瘤、感染等严重疾病的治疗。
2.不盲目“选贵的检查”,听从医生建议:首次腰疼多从X光开始筛查,若怀疑椎间盘突出或神经问题,再做MRI;若怀疑肾结石,优先选超声或CT。医生会根据你的症状、病史“量身推荐”检查,既避免浪费,又能精准找病因。
腰疼看似常见,却是身体发出的“健康预警”。分清是“局部腰病”还是“内脏问题”,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才能精准揪出病因,让治疗少走弯路。毕竟,“对症治疗”才是缓解腰疼的关键。
广东省中医院影像医学部
广东省中医院影像医学部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包括8大院区及3个门诊影像中心,拥有300余人专业团队,包括40余位副高以上专家团队及医生组80%以上博士/硕士高学历人才阵容,作为全国中医医院中唯一拥有PET/MR及PET/CT的科室,具有完备的高端设备,包括11台高场强MRI、15台64排以上螺旋CT、70余台彩超等,确保各类疾病精准诊断。
学术建设上,不仅是中国医师协会等多学科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更在科研领域进行了持续突破,广泛应用能谱CT、MR功能成像、AI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在肿瘤早筛、心脑血管疾病等领域深入开展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论文数百篇。
科室荣膺2023艾力彼全国中医医院竞争力排行榜放射科与核医学双榜首。
初审 | 张靓雯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 美林资管
七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